行业技术
慈禧太后每餐要吃多少道菜?慈禧一天的饮食_1
1.关于每餐的数量。
清宫正餐的排场,是一个逐步递增的过程。乾隆朝初期,每一餐大概18品(清代菜品的量词用“品”,而不用“道”。“道”作为量词指“一套”菜品。)乾隆晚年大概40-50品。然后孝钦显皇后,即慈禧太后的时期,大概每餐100品上下,这是事实。
网络配图
2.关于证据。
清代宫廷有《膳底档》,记录皇帝以及一些后宫主位每餐的情况。十分详细。只不过一般的人见不到而已。
网络配图
3.关于剩菜。
一餐之中的一些菜,如果慈禧太后没有怎么动筷子,而且她有那个意愿,可以赏给皇帝、皇后甚至是重要的大臣。如果没有这种恩赏,则惯例在每餐之后【赏用】。这个词,宫里叫“赏用”,宫外贵族家里叫“散下去”。说白了,就是主子吃完了,一些有一定身份的仆人,来吃剩的。
网络配图
4.关于能吃几口。
民间传说的“一个菜不能吃超过两口”,是事实,也不是事实。
不符合事实的是,以目前的资料来看,并没有太监去记录帝后吃了某个菜多少口,操作上也很难达到。何况,从常理推测。比如说慈禧太后正在那儿吃饭呢,其中有一品片皮鸭,老太后多吃了一口,你作为一个太监,你敢上去说“呦!老佛爷啊!您这烤鸭子多吃了一口!明儿您就见不到这烤鸭子咯!!!”你敢?如果你真敢这么说,明儿见不到烤鸭子的显然不是人家老太后~
慈禧太后骄奢淫逸,可以说一步步把清朝推向了悬崖。从她每餐100道菜就可以预示大清必亡,太后不显眼一顿饭就吃掉了一个北洋水师。吃走了一场胜利。迎来了民族的屈辱史!大清也就这样被一步步蚕食掉了
慈禧太后每天吃的菜?慈禧为什么要吃108道菜-
慈禧太后的饮食之奢侈,在中外历史上是有名的。她每顿正餐用的肴馔,要摆满三四张拼起的膳桌,品种常在百种之上,冷热大菜,烧烤炉食,各种小吃,应有尽有。她一声传膳,大小太监列队恭候,肴馔即刻就要摆好,少数特殊的随吃随上。肴馔上席后,慈禧要过目一番,满意的留下,不想吃的即刻辙下。极尽奢侈的饮食那为什么她的饭桌了还会出现馊菜?这是怎么回事?
王熙凤说过,“大有大的难处”,对传统大家庭来说,经济是件麻烦事,皇帝作为天下第一家,自然难处也最大。
网络配图
后宫人员多,靠吃“大锅饭”,无节制地花销,再厚的底子也受不了,必须引入“工资”制,在清朝,那不叫工资,叫宫份。
宫份是多少呢?分不同等级,据档案记载,皇太后年金二十两、银两千两,皇后年银一千两。少得可怜。
除了现金,还有实物工资,比如皇后每年可得大卷江2匹、妆缎4匹、倭缎4匹等等布料,此外还有棉花40斤、里貂皮40张、乌拉貂皮50张等等,非常具体。最神奇的是,皇后每日发猪肉16斤、羊肉一盘、小牲口2只,连萝卜、白菜给多少,都有明文规定。
皇后一天能吃这么多东西?其实不是她一个人吃,所有服侍她的人都在吃。清宫御膳房多达百余处,各宫分头开伙,皇后食堂每天配给的食物就这么多,如果不够吃,就算贵为皇后,也只能减少侍从。
传说慈禧一顿饭100多个菜,这确实不假,但慈禧只吃靠自己近的几个菜,其他的菜不过是摆摆样子,有的已经馊了,仍然端上餐桌。到溥仪时,这样的排场也讲不起了,只能一大炕桌加一小炕桌,皇帝、皇后带妃嫔同一张桌子吃饭。
网络配图
清宫收入低,但皇后除了打点下人外,没什么花销。妃嫔则不同,权力不大,收入又低,不足以打点太监,不免会想些“盘外招”,比如珍妃就曾利用光绪的宠信,私下卖官鬻爵,据胡思敬《国闻备乘》记载,珍妃一次收贿赂多达4万两,因此被囚冷宫。
为什么后宫工资这么低?这与清袭明制有关,明代朱元璋起于草莽,痛恨贪腐,奉行官员低薪制,终明一代,甚至皇帝赐给大臣的奖赏,也多是不值钱的东西。清代吏治模仿明朝,官员收入也很低,既然大家都是低工资,皇帝自己也要做表率,所以后宫工资少得可怜。
后宫工资低,还有一个原因,与硬通货缺乏有关。明代和清代都发货币,增发货币可为政府带来显著的利益,作为专制政权,很难抑制利用这种手段掠夺民间财富的欲望。比如朱元璋发过纸币,因滥发无度,没多久,其价值已几同废纸。货币不稳定,流通只能靠白银这样的硬通货,当时中国银矿资源有限,货币供不应求,只好大量从海外进口白银。
据计算,当时西班牙人从美洲掠夺白银的四分之三流入中国。即使如此,货币不足的问题仍很严峻。后宫多用“实物工资”,较少硬通货,也是无可奈何。
网络配图
然而,事实证明,低薪没能真正抑制贪腐,权力作为稀缺资源,总能找到寻租机会。到清中后期,受贿行为已半公开化,甚至大臣觐见皇帝,都要给太监塞“红包”,否则要等很长时间,甚至见不到。
对于这样的情况,皇帝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因为他的工资数量也被“祖宗家法”规定了,拿不出更多的钱给太监发工资,太监干活没积极性,皇帝也没辙。